返回首页→
新闻中心
商会在线
首页 → 这一年 八种河南人品质有口皆碑
 

这一年 八种河南人品质有口皆碑

日期:2012-10-8 10:17:20   信息阅读次数:

 

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实实的河南人、不畏艰难的河南人、侠肝义胆的河南人、包容宽厚河南人、忍辱负重河南人、自尊自强河南人、能拼会赢河南人。

  ——省委书记卢展工

  “我感到,河南省已经形成了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凝聚各方面共识、集聚多方面要素的良好局面……这充分表明河南人敢于担当、有所作为,能够干出一番对国家现代化建设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的事业。”今年8月7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高度评价河南人敢于担当的品质。

  这种河南人品质,正是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精神基石。

  ■ 优秀河南人代表

  【兴奋】

  3天拿到3项全国大奖


  “三天拿了三项国家级大奖,特别高兴。”昨天,刚刚在北京受到表彰的王红丽难掩兴奋。

  9月24日晚,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颁奖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举行。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王红丽担任主演的电影《铡刀下的红梅》,荣获中宣部的“五个一工程”奖。

  9月26日下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河南小皇后豫剧团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王红丽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个人称号。

  在王红丽看来,获得这样的荣誉,跟如火如荼的中原经济区建设有关。

  【经历】

  从“烤鸭妹”到“二度梅”


  王红丽生长于艺术家庭,1979年,11岁的王红丽考上了洛阳艺校。1985年毕业后,王红丽进入省豫剧二团。1986年,在重庆演出,18岁的王红丽主演《春秋配》,因演得太像豫剧皇后陈素真,被当地媒体称为“豫剧小皇后”。

  1990年,剧团人事变革,偶然原因致使王红丽落聘。从此,她离开了戏台。卖盒饭、卖烤鸭,红火时开了三家烤鸭分店。但王红丽的心还在豫剧上。

  1993年,王红丽在父母的帮助下,成立了“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剧团成立的第二年,排了《风雨行宫》。王红丽带着团演出超过100场,并一举夺得了梅花奖。

  2002年,王红丽主演《铡刀下的红梅》,再获梅花奖。截至目前,豫剧界获得“二度梅”的,全国只有她和李树建。

  【心声】

  用作品表现河南人品质


  19年来,小皇后豫剧团巡回演出7000余场,观众多达3000万人次以上,成功走出了一条民营剧团的繁荣发展之路。

  “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尤其是去年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任落到了我们这代人身上。当年,我们自办剧团,凭借的就是敢于担当的勇气,今天,建设中原经济区,我们要继续发扬敢于担当的精神,通过作品把河南人的精神品质表现出来,提高干劲,引领大家投入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潮中。”王红丽说。

  ■ 这一年这些人

  这一年,无论是隐姓埋名、淡泊名利的老英雄李文祥,还是“两个敬礼引来数十亿投资”的民警朱留勇;无论是“治堵王” 杨华民,还是紧急时刻救人的铁警李博亚;无论是演绎大爱的“西瓜哥”常赞,还是带领剧团走出一番新天地的“小皇后”王红丽,他们都是优秀的河南人,给国人传递的是催人向上,令人奋进的正能量。

  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河南精神内核的生动展现,看到了中原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这些优秀河南人的精神品质,必将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更多的中原儿女投入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滚滚洪流中。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 王红丽供图
【责任编辑:吕文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