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新闻中心
商会在线
首页 → 河南省文化发展概况
 

河南省文化发展概况

日期:2013-4-3 17:18:05   信息阅读次数: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我们积极适应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新趋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领先进文化建设,以文化资源为依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中原文化

  中原是所有中华儿女心灵上的故乡,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原崛起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焕发出勃勃生机和迷人魅力,在海内外的传播和影响也进一步扩大,河南已经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大省。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原文化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根据中原文化内容的特色,大体可以概括为史前文化、神龙文化、政治文化、圣贤文化、思想文化、名流文化、英雄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医学文化、汉字文化、诗文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等18种文化。总之,中原文化厚重、多元、经典,是一种典型的“圣”文化、“福”文化、“魂”文化。中原文化这种独特的魅力,使其在中华文明史上书写了灿烂的篇章。

  中原文化特点鲜明、作用独特

  中原文化具有五个主要特点:一是根源性,二是原创性,三是包容性,四是开放性,五是基础性。中原文化的显著特性,决定了中原文化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一是认识作用,中原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缩影,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轨迹,折射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二是引领作用,中原文化以其文化理想引领着东方文明的进程;三是推动作用,中原文化产生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四是支撑作用,中原文化具有对中华民族共同精神的维系、智慧成果的传承功能;五是凝聚作用,中原文化固有的向心力在促进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挥着聚合作用。历史上河南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中华崛起的高地,与根深叶茂的繁荣文化是分不开的。

  文化事业

  坚持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相统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发展,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大公益性文化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省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文化服务力明显提升

  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流动舞台配送、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拥有全国最大的省级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和96.87%,有效解决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鹤壁文化艺术中心、安阳文化中心等一大批高品位文化场馆兴建和开放,河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欢乐中原”广场文化活动观众达2000多万人,成为河南历年来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广场文化活动。全省现有公共图书馆136个,博物馆78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204个,文化站2000多个,农村集镇文化中心1423个,电影发行公司132个,城镇电影院477个,初步形成了县(市)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站)、村文化大院(文化室)等多层次的基础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全省有“全国文化先进县”18个、“全国民间艺术之乡”16个、“省级文化先进县”40个、“河南省民间艺术之乡”69个以及“全国文化先进社区” 13个、“全国特色文化广场”5个,基层文化建设和农村文化工作全面铺开。

  文化吸引力显著增强

  河南是戏剧大省,有豫剧、曲剧、越调三大剧种以及蒲剧、坠剧、宛梆等20多个小剧种活跃在城乡舞台上。随着文化精品工程的深入实施,豫剧《香魂女》、《程婴救孤》、《常香玉》等剧目连续三届分别获得中国艺术节最高奖——文华大奖;《程婴救孤》、《风中少林》、《铡刀下的红梅》等剧目连续三年分别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舞台艺术双“三连冠”的获得,在全国独树一帜,使河南舞台艺术在全国的地位日益提高。豫剧《程婴救孤》、舞剧《风中少林》、戏曲电影艺术片《村官李天成》、电视剧《快乐星球》等获得全国第十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河南戏剧界涌现出很多艺术名家,如“人民艺术家”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等。全省现有中等艺术学校18所,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04个,年均演出5万多场,其中到农村演出4万多场。

  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潮涌中原”、“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等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唱响了加快发展的主旋律;“中原文化港澳行”、“中原文化天津行”、“中俄友谊之旅•中国行”河南采访、“网上看河南”等大型活动规模大、声势大、影响大,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河南开放、崛起的新形象,掀起了强劲的“河南风”;继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打出黄帝文化品牌之后,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巨大成功,进一步打响了黄帝文化品牌,使其逐步成为推动全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的重要力量。全年开展对外文化交流100多项,涉及世界五大洲和港澳台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承办了“艺海流金中原之旅”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少林寺武僧团参加了俄罗斯中国年开幕式,豫剧《程婴救孤》先后赴港、澳、台等地区演出,郑州市杂技团赴美国表演等活动,进一步弘扬了中原文化、扩大了河南的影响。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推进

  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河南文物古迹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现有各类文物点约3万处。坚持市场化发展、多元化开发、多形式发展,高度重视并扎实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嵩山历史建筑群已被确定为中国2009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河南博物院《殷墟珍宝展》等9个陈列展览分别获得特别奖、优秀陈列奖、最佳内容奖、最佳综合效益奖等8个奖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初步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个(2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8个。2007年度,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等五个考古发掘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占据半壁江山。

  文化产业

  坚持把繁荣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支柱,以传媒出版、文博会展、文化旅游、功夫娱乐、影视动漫、戏曲演艺、书法绘画、网络创意等优势文化产业为突破口,以打造文化品牌为首要任务,以开发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为基础工作,以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为关键环节,以促进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为重大举措,开发创作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黄河文化品牌、中原文化品牌,形成了一批在国内有实力、在国际有影响的中原影视产业基地、中原报业产业基地、中原出版产业基地、中原娱乐产业基地。2007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450亿元,近三年翻了两番多。

  演艺业成为生机勃勃的文化产业增长点

  河南演艺历史悠久,演艺资源丰富,发展演艺业条件优越、市场广阔。我们注重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明确演艺业发展的出发点,寻找演艺与市场的结合点,激发演艺团体闯市场的兴奋点,扩大演艺业与旅游业的共生点,把握演艺业改革发展的着力点,找准党委、政府工作的立足点,抓住演艺业发展的关键点,并把这七“点”连成一“线”作为河南推进演艺业改革发展的工作主线,初步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文旅联姻、企业经营、市场运作、依法管理、竞争发展的路子,有力推动了全省演艺业更好更快发展。《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等实景演出成为河南文化旅游的知名品牌。白云山旅游景区通过开展民俗风情演出,开封清明上河园通过演绎宋文化历史故事,不断丰富旅游内涵,既增加了经济收益,又展示了中原文化。2007年,全省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达到2.5万余家、其中演出经纪机构103家,从业人员近30万人,年营业额突破50亿元。

  出版业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

  通过高度重视、加强扶持,深化改革、增强活力,提高质量、多出精品,加强管理、促进繁荣,勤奋好学、优化素质,河南出版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越做越优、越做越长。截至2007年底,全省有图书出版社12家,报纸出版单位123家,期刊出版单位242家,电子音像出版社4家,网络出版单位3家。标志性出版工程《中原文化大典》基本完工;在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全省有9种出版物获奖,1家出版社获优秀出版单位奖;有1种图书荣获第十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郑州)印刷包装产品博览会;获得了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承办权。河南有11种期刊列入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销售与市场》杂志成功在美国上市,成为“中国营销第一刊”;《小樱桃漫画》成为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原创漫画图书。2007年,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省出版界沿用了50余年的传统出版体制彻底尘封,全新的企业化经营管理体制正式启动,全年主营业务收入52.31亿元,位居全省百强企业17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为11.89亿元,位居全国省级党报前列。

  影视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影视产业坚持改革体制机制、转变经营方式、开拓题材品种、逐步做大做强,正日益成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河南文化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不仅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还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公司以奥斯卡电影院线为依托,在上海、西安、海口等城市建设了10余座奥斯卡五星级影城,初步形成植根郑州、西安,辐射全国的电影放映网络,排名位居全国第9位。河南天乐动画影视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为全省第一家三维动画公司,公司拍摄的原创动漫电视连续剧《独脚乐园》已在国内外许多电视媒体播出,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2007年优秀动画片”。

  农村文化产业闯市场打品牌

  按照有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批好的文化品牌、一支好的从业队伍、一批好的艺术作品、一套好的经营方式的要求,重点在提高品位、打响品牌、勇闯市场上下功夫,形成了人人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潮。全省现有文化产业示范村30个;“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已建成3800个。在全国著名的“魔术之乡”宝丰县,由民间演出团体组成的演艺集团公司正式挂牌运营,成为河南省第一家县级演艺集团公司,全年演出40多万场(次),演出收入突破4亿元,被中宣部、文化部称为“宝丰现象”。民权县王公庄村农民靠画虎画出了一个新产业、画出了一个新农村、画出了一片新天地,成为远近闻名的“画虎村”。2008年农历大年初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给“画虎村”的农民画家们亲笔回信,勉励大家不畏困难、勇于创新,不断绘就新的画图。并随信赋诗一首,“荷锄也可弄丹青,不描花草画虎雄。泼墨岂只为斗米,虎虎生风长精神。”高度赞扬了王公庄村农民的文化创造活力。

  文化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本着精心谋划、抓好试点、积极稳妥、兼顾各方、促进发展的原则,坚持三创新、实现三突破,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起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运行机制。

  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突破

  以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为方向,把行政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政策调节、宏观调控、规划引导和市场监管等公共服务职能上,逐步实现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从主要管理直属单位向进行社会管理转变。全省出版行业从出版管理部门中剥离出来,组建了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了管办分离。

  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扎实有效

  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通过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干部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三项制度改革,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竞争和管理机制,充分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深入推进

  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尽快“脱胎换骨”,脱事业性质之胎、脱政府包养之胎,换弱不禁风之骨、换没有自生能力之骨,打造了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河南文化产业的“航空母舰”。省定31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绝大多数完成转企改制或清产核资, 8家文化单位完成“事转企”改革。商丘以市豫剧院和宋城影剧院为主体、整合19家文化企事业单位组建了商丘演艺集团,采取“集团+经纪人+市场”的经营模式,激发了演艺人员创作、演出活力,演出场次和收入均大幅上升。

  文化领域所有制结构调整不断深化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资本进入非特殊性的文化领域。引进省外民营资本与河南企业资本相结合组建文化演艺公司,推出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成为文化演艺产业的一道亮丽风景。2007年,河南成功举办首届中原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原国际动漫节等文化招商活动,签订合同项目133个,投资总额282亿元,到位资金33亿元。

  文化创新硕果累累

  坚持以内容创新为着力点、形式创新为关键点、业态创新为切入点,把创新贯穿到文化创作、生产、服务全过程,使各种门类的艺术不仅具有时代特色,还具有鲜明个性,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少林寺传奇》第一部45集播出后反响良好,第二部正在拍摄中。河南电视台名牌栏目《梨园春》,以演唱比赛、打擂台的新形式弘扬民族戏曲的优良传统,不仅第4次荣获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大奖--优秀栏目奖,还远赴委内瑞拉、墨西哥、巴西等国演出,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

  精神文明建设

  全省宣传思想战线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谋划、真抓实干,理论武装、正面宣传、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等各方面工作整体推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中原崛起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理论武装工作卓有成效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人民,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美好前景凝聚人心、强基固本,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认真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六个一”活动,即办好一个研讨班、组织一个报告团、开展一个宣讲月、用好一个教育网、形成一个宣传潮、开好一次民主生活会,先后举办了6期省委中心组学习研讨班、8期市厅级干部轮训班、3期基层干部示范培训班,组织3个专题报告团到全省各地巡回报告,在全省迅速兴起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高潮。

  宣传舆论健康向上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精心组织广大媒体分赴18个省辖市对全省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情况和经验及时报道,积极开展“坚持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和“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大型主题宣传活动,认真做好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南、第二届中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广泛宣传创业精神、抢险救援精神、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精神,在全社会形成舆论强势。2007年中央主要新闻媒体报道河南的稿件达17582篇,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思想道德建设亮点频现

  坚持用教育来提升、用实践来推动、用法纪来制约、用典型来示范、用舆论来引导,抓住党员干部、青少年两个重点群体和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四个重要环节,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中原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开展“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主题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举办第二届河南省公民道德论坛,表彰“河南省十大道德楷模”,命名第三批10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广泛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活动,深入开展青少年“伦理、生理、心理”三理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外出务工人员“为当地做贡献、为河南添光彩”活动,大力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景区“双创”活动,精心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全面启动“热情迎奥运、文明我先行”活动,中央文明办组织中央媒体作了重点报道。目前,全省已有3个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27个全国文明村镇。